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

夢裡的那條河

今夜,獨坐書齋,看了會書,突然想起了兒時學堂附近的河灘,早已消失得毫無蹤影的我的天堂。

學堂門口約莫500米,就是穿過村中的小河。小河在這裏拐了個大彎,形成一片河灘。河灘總有十幾畝大吧,緊貼著河岸延展。尋常時節,這裏鬱鬱蔥蔥,長滿了雜草、柳樹、各色野花。每當學校放學,這裏就是我和小夥伴們的天堂抗衰老

春來的時候,有鳥雀在這裏徘徊、低飛,甚至在這裏做窩,產蛋,幾個月後生下一窩小雀子,嘰嘰喳喳,好不熱鬧。

而當我和小夥伴才剛剛學會鳧水的時候,還不怎麼敢去深潭裏撲騰,也常會從這裏下河,到淺淺的河水中去感覺夏日的涼爽。找准一塊大石頭,雙手搭在石頭上,任刺眼的陽光停留在水面上,我們的身體沁入水中,和河底的鵝卵石親密接觸優纖美容,嘩嘩的河水流淌過我們的身子,享受衝浪的爽快愜意。最喜歡的是,秋日的陽光下,草黃了,地幹了。晴空爽朗,黃昏時分,總喜歡約幾個小朋友來到河灘,在雜草堆裏打滾,等待日落後月亮早早升起來,諦聽草叢裏蛐蛐的叫聲,看螢火蟲飛來飛去,去撲捉它們,裝在玻璃瓶裏,帶回家去、掛在床頭。這一夜,就會睡得特別熟特別甜。

發大水的時候,河灘會被淹沒。那從上游洶湧而下的滾滾山洪,泛著昏黃色,時而帶來一段木頭,時而帶來一些枯枝,完全打破了小河的寧靜。由於這裏是個大河灣,洪水到此也變得舒緩。只要不是特大洪水,水不漫到河岸來。在暴雨初歇的時分優纖美容,或許洪水還在奔湧,而天空已經放晴。我們就會來到河邊,欣賞平時安靜的小河此刻的雄渾、博大,看著洪水浩浩蕩蕩的聲勢,仿佛能感受到小河在急速奔流的壯志豪情。

當然,大水不總是常常有。小河的面貌大多時候像鄉村少女一樣,安靜、本分,不喜歡喧嘩、鬧騰,而是靜靜地流過村莊。這樣,河灘也總是年復一年,長滿雜草、柳樹、野花。愛土地的農人很快就發現了這裏是一個可耕之地。一些勤勞的人們在這裏除雜草、搬亂石,開墾出一塊塊菜地。我們家應該是在爺爺輩上就在這裏用自己的汗水開出了一塊地兒。我的少年,也經常在放學後的傍晚或者是週末,跟著奶奶去河灘的菜地裏種紅薯、從小河裏擔水澆園子。奶奶把地整好,我就跟著一根根擺放薯藤苗。等用土掩埋好後,我又用小小的勺子給它們澆上水。這些活計,現在想來歷歷在目、越來越清晰。不知道是誰家的菜地裏,有兩顆高大的樹,叫不出名字,只知道會長出一種果實,那果實熟了後,剝開皮來,裏面是白色的黏黏的甜甜的玩意,甚是好吃。無知的山民就取其名為“膿包”,膿包雖然難聽,卻是在是個好吃的果實。直到長大後,我才知道也許那就是嶺北難得一見的野荔枝吧!這荔枝在別人家菜園裏,自然就屬於別人家——至少有一個小夥伴是這樣認為的,他號稱是他爺爺種的。其實,誰知道呢,誰又去管它呢?反正只要荔枝熟了,我們就用平時攀爬小柳樹的功夫爬到高高的荔枝樹上去摘,一把荔枝摘了扔下來,小夥伴們一哄而上,聚而食之,樂哉悠哉。

這片河灘,伴隨我少年時代,一直到我離開故鄉去他鄉求學。多少次,我想故鄉,都會想起河灘的雜草,多少次,我在夢裏,都會見到河灘的野花,多少次,在默默的冥想中,我都會攀上那高高的荔枝樹。

在生活中發現文化的美

什麼是文化?最近讀到的兩段話很受啟發。  
第一段,所謂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:根植於內心的修養,無需提醒的自覺,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,為別人著想的善良。  
第二段來自龍應臺,“文化?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,他的舉手投足,他的一顰一笑,他的整體氣質。他走過一棵樹,樹枝低垂,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,還是彎身而過?一只滿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,他是憐憫地避開,還是一腳踢過去?”  
是的,文化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、對待自己、對待所處的自然環境。“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裏,人懂得尊重自己,他不苟且,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;人懂得尊重別人,他不霸道,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;人懂得尊重自然,他不掠奪,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慧。”  
品位、道德、智慧,即文化。  
文化之於自信  
李娜的退役令許多深愛她的球迷心痛。在心痛之餘,細讀李娜退役告別信中的幾句話,你會突然發現,在李娜身上存在一種強大的力量,自信的力量。  
“我甚至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裏,你們記得嗎?最初有很多人不相信我的天賦和能力,但是我最終證明了他們是錯誤的。”“無論你想成為網球運動員、醫生、律師、老師還是商人,我都希望你相信自己,追隨自己的夢想,堅持到底,我能做到的,你也可以。”  
所謂個性、所謂率性、所謂霸氣,從李娜身上,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,而如此自信,想必是令含蓄的我們最應汲取與借鑒的。相信自己,而不是盲目自信,用堅持成就尊重。李娜能做到,我們也可以。  
文化之於堅持  
吳天雄是合肥人,他出生於1923年。  
這幾天吳天雄的名字為人知曉,是因為他今年92歲了,還在堅持上學。老人家上學的理由很簡單,卻也很固執:8歲時便與家人逃難去了重慶,由於經常轟炸,沒有辦法上課,只能將對學習的熱愛埋在心底。  
如今,老人家有機會上學了,他求知欲很強,有什麼不懂就要跑出去學,走到校園裏、自然中。年紀大了,在上學的路上曾經把腿摔斷過兩次。吳天雄的行為固然不算轟轟烈烈,但卻能帶給我們感動,由於那一份堅持的力量。  
堅持,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矣。一位近百歲老者所能做到的,我們還有理由不如此嗎?  
文化之於發現   
10月10日,2014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落幕,52首最美短詩脫穎而出。信手拈來幾首,你會讀到一份特別的味道。  
“我想變成天邊那朵白雲,用盡整日晴天,只從左邊,移到右邊。”  
“我在外面流浪,回來時,故鄉瘦了一圈——墩子叔走了,門前的池水,幹了一半。”  
這特別的味道是什麼?浪漫?寫意?自由?深刻?或許都有。這些所有的形容詞交匯在一起,就是“發現”。用一雙發現的眼睛看世界,世界或將就此與眾不同。